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弯曲菌肠炎
[常见病因]

(一)发病原因可引起人类疾病的弯曲菌(Campylobacter)有空肠弯曲菌(C.jejuni),结肠弯曲菌(C.coli),海鸥弯曲菌(C.laridis),胎儿弯曲菌(C.fetus)的胎儿亚种及痰液弯曲菌(C.sputorum)的黏膜亚种等,本菌为革兰阴性,螺旋形或S形,不形成芽孢,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此菌微需氧,有侵袭力,含内毒素,也分泌外毒素如肠毒素,空肠弯曲菌在体外存活力较强,在4℃牛奶中可存活160天,在室温内可存活2个月以上,但对一般消毒剂敏感,58℃ 5分钟即可杀死。(二)发病机制弯曲菌经口感染后,在小肠上部的胆汁和微氧环境中增生,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在肠道的致病主要取决于该菌的直接侵袭力,鸡胚细胞侵袭试验和雏鸡接种试验均证明该菌有侵袭力;同样,感染患者的肠道血性腹泻及肠黏膜的病理变化,菌血症等也提示其有侵袭黏膜上皮细胞的作用,过去曾大量研究细菌的鞭毛,并认为是致肠道病变的关键毒力因子,但有作者有不同意见,目前较为明确的是,可溶性蛋白PEB1和趋化蛋白(chemotactic protein)在该菌的黏附和定植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PEB1直接参与了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过程,PEB1存在于细菌表面,由peb1 A基因编码,在动物模型中,peb1的A位点加强了该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并促进了,而灭活peb1 A位点则能显著地削弱其黏附力;CHEY起主要作用的该菌的趋化性对于其在肠道的定植也极为重要,因此,认为是该菌致肠道病变的主要因素,此外,有些菌株还能产生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能引起患者稀水样腹泻;细菌破裂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理变化主要在空肠,回肠和结肠,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水肿,渗出性病变;镜检下小肠绒毛变性,萎缩,黏膜固有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溃疡及陷窝脓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炎症反应。

[传染方式]

消化道传播

[多发人群]

儿童、青少年

[患病比例]

0.001%-0.003%

推荐医院

温馨提示

[多发人群]

儿童、青少年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236号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