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胆汁性肝硬化
[药物治疗]

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使胆汁淤积症的血清标记物得到改善,3个月内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转氨酶、胆固醇及IgM均明显下降。2.D-青霉胺:能降低肝内铜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延长患者生存期。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蛋白尿、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应每周查尿蛋白,4周后每月查1次,观察白细胞计数变化,必要时需中止治疗。3.免疫抑制药:①环孢素A,作用明显,但因有肝肾毒性不宜久用,治疗8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②氨甲蝶呤,早期小剂量应用可改善组织学变化。③硫唑嘌呤,可改善胆管的排泄,似对皮肤瘙痒有效,但副作用较大,且不能阻止肝细胞功能衰竭。4.对症治疗(1)瘙痒:可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消胆胺,剂量从小量开始,以能控制瘙痒为度。氢氧化铝能与胆汁酸结合,对肝性瘙痒有效。(2)骨质疏松及骨化:可采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稀释到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3)夜盲症:维生素A。血清锌低于正常可口服硫酸锌连服4周,至暗适应恢复正常。(4)凝血机制障碍者:可使用维生素K1。

[预后情况]

预后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和水肿程度有关,治疗后可改善症状。

[治疗方针]

本病以熊去氧胆酸、D-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终末期患者可进行肝移植。

[治愈性]

经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推荐医院

温馨提示

[概述]

胆汁性肝硬化是因胆道阻塞,胆汁淤积而引起的肝硬化,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后者由肝外胆管长期梗阻引起。

[临床症状]

瘙痒、肝脾肿大、黄疸、黄疣、肝掌等。

三级甲等
韩英 编审专家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消化内科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236号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