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手段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手段

发布时间:2016-07-28 编辑:169健康百科 浏览量:23

黄疸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问题,尤其是新生儿患黄疸的概率会更高。这样的疾病日益让家属们感到担忧和惧怕,我们要加强黄疸知识的了解,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疾病对孩子的危害,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 新生儿黄疸 疾病的治疗措施,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其发生率、严重程度不病因分布情形也因人种、环境因素而有不同。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由于新生儿的红血球较多,且红血球寿命较短,单位体重所产生的胆红素量就比成人高。另新生儿肝脏机能尚未成熟,不能将所产生的胆色素代谢排泄出去,滞留在体内而引起黄疸的现象。

一般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类,一是生理性黄疸,另一是病理性黄疸:任何超过生理黄疸范围,都属之,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得太快超过5mg/dL以上,足月儿胆红素超过15mg/c口, 早产儿 超过12mg/c以以上,接合型胆红素浓度1.5mg/dL,或者于出生后2个礼拜持续黄疸,都要怀疑到非生理性黄疸,而需作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要注意皮肤是否又再黄起来,检查的方法可以将婴儿放在窗口或日光灯下,轻压婴儿的鼻端就可以清楚看出有无黄疸。如果发现有黄疸出现,或黄疸程度加深时,应尽速请教小儿科医师,早期得到正确诊断不治疗,以避免脑神受到损害。

最后再谈谈喂食母乳与新生儿黄疸间的关系,1~2%喂食母乳的婴儿所发生的黄疸显得较深且久,这些新生儿体重增加顺利,肝功能正常且无溶血现象,文献上迄今尚无母乳性黄疸演变成核黄疸的报告,血清胆红素值如果小于20mg/dL,一般不必中止母乳喂食,如果超过20mg /dL,可试着暂停母乳喂食,或辅以婴儿奶粉,如此在48小时之内黄疸必然明显消褪,以后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稍微回升2-4mg/dL,但已不至同前之高了,喂食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在1~3个月内就会完全褪除了。

轻度黄疸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在阅读完小编的讲述之后我们已经对于新生儿黄疸疾病的干预治疗措施有了了解,希望家长们能够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解决治疗,避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小编在此也祝愿所有的宝宝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

[概述]

本病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流行病学]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多发生于ABO溶血的患儿。

三级甲等
鲍秀兰 编审专家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 热门问答
  • 查疾病
  • 医疗美容
  • 医院大全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