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脱水
[常见病因]

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胰胆瘘等引起消化液丢失,虽消化液中钠浓度略低于血浆中钠浓度,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口服补充一定水分,因此血浆渗透压大多正常。一般发生在有漏出液的患者,主要见于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漏出液中的物质(蛋白质除外)与血浆相似,故容易发生等渗性脱水。此时血浆中的水和电解质均按正常比例丢失。大部分皮肤失液患者的失水量大于失钠量,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但部分烧伤和剥脱性皮炎患者经创面大量渗液,失水和失钠比例基本相同,也可导致等渗性脱水。在肾小管功能减退或各种尿崩症的患者,肾小管不能对水分进行有效的浓缩,失水量和失钠量的比例与肾小球滤液相似,导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或等渗性失水纠正过程中补水过多,而电解质,特别是氯化钠补充不足。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多尿期,失盐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由于患者肾脏的保钠功能下降,个别患者尿钠的丢失每天可达100mmol。适当的电解质浓度是利尿的前提,呋塞米等髓襻利尿药和噻嗪类利尿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电解质Na ,Cl-,K 的重吸收产生利尿,因此长期应用会导致电解质的丢失,若氯化钠等补充不足,容易导致低渗性脱水。发病机制水代谢平衡包括水的摄入和产生以及排泄两大部分,其中渴觉中枢的正常,肾脏稀释浓缩功能的正常,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作用正常起重要作用,二者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将使水代谢处于紊乱状态。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量的丢失,血容量可明显下降,出现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但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在正常范围,故细胞内液变化不大,因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钠,水重吸收增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进一步增加水的重吸收。低渗性脱水时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差异,通过渗透机制的调节,将发生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发生细胞水肿,并使细胞外液容量进一步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ADH释放减少,使肾脏排水增加,故在早期,可排出较多低渗尿,以尽量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该作用较细胞内外水分的转运发生得要早,因而虽有脱水,尿量却无减少,低钠血症和血容量减少,还可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增加钠,水的重吸收。由于上述原因,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更为显著,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症状和体征较等渗性脱水更为明显。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青少年

[患病比例]

0.5%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医院

温馨提示

[多发人群]

青少年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236号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