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角膜外缘有棕绿色色素环
[病因概述]

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20%~30%大多数系同胞一代发病。发现其基因至少存在25种突变,定位于染色体13。至于其基因缺陷是结构基因或控制基因尚未确定有的文献报道近亲婚配者发病率较高但尚有争议。  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血浆铜蓝蛋白不能与铜结合以致大量铜沉积于肝脑(豆状核)、角膜和肾脏,导致铜代谢障碍并引起一系列内脏功能和组织上的损害;最常见的部位是脑基底核、小脑、大脑皮质、角膜、肝、肾等处。病理变化主要在豆状核,大脑皮质也可受损病理切片可见壳核和尾状核神经细胞变性或消失,且为星形细胞代替。若铜在肝内大量沉积可出现肝大,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肝萎缩。   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下列假说:  1、胆道排铜障碍经用64Cu或67Cu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患者为肝胆系统排铜减少从而使铜在肝脏或其他脏器及组织中大量沉积这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假说。  2、细胞内异常蛋白质的存在持此假说者认为突变基因的产生物是细胞内一种异常的蛋白质,或者由异常的酶导致蛋白质不完全水解形成异常的多肽这种异常的蛋白质或多肽主要存在肝、脑肾等组织中,并对铜具有异常强的亲和力从而阻碍了铜蓝蛋白的合成,使铜在组织中沉积起来。  3、溶酶体缺损肝细胞溶酶体的缺损则早期不能将铜集中到溶酶体,以后又不能把铜释放到胆汁中被排出导致铜在肝脏或其他组织中大量沉积。  4、铜蓝蛋白合成障碍Matsuda(1974)用放射免疫法测得患者血清中有正常原铜蓝蛋白含量,提示患者体内铜与原铜蓝蛋白合成过程受阻。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豆状核大脑皮质也可受损。肉眼观察大脑的外形是正常的切面可见纹状体萎缩并呈棕色壳核常有空洞形成病理切片检查可见壳核和尾状核神经细胞变性或消失,且被星形细胞代替。有的形成典型的Alzheimer细胞,继而发生退行性变。特殊染色可发现受损区的毛细血管周围有铜的沉积。  本病肝硬化初期为脂肪变性严重时有肝细胞坏死。肝硬化晚期肝脏体积缩小,呈小叶性硬化表面有细小的结节。病理切片可见正常、退化、恢复的肝细胞区呈不规则的交错分布,并有结缔组织及小胆管增生现象。

[相关疾病]

精神分裂症,小儿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

[相关症状]

肝大

推荐医院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相关症状]

肝大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236号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