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假膜性肠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假膜性肠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发布时间:2013-03-24 编辑:169健康百科 浏览量:2

临床上诊断 假膜性肠炎 ,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 肠扭转 或 肠套叠 复位术后 肠扭转或套叠造成肠管缺血、缺氧,在血循环改善后,由于毒素吸收出现高热及 腹泻 ,有时需和假膜性肠炎鉴别。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出现的腹泻来自于肠道积存的内容物,腹泻的次数和量少于假膜性肠炎而且不会越来越多,内容物中所含的有形成分也多于假膜性肠炎,尽管可以有短暂的全身中毒症状但总的趋势呈逐渐缓解。大便不会出现典型的水样,更不可能有假膜,细菌涂片或培养不以球菌为主,也无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

2.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有长期腹泻史,严重者每天可有十多次 水样便 ,少数急性起病者发病急骤,可有全身严重的 毒血症 状,广泛的结肠病变可有 中毒性巨结肠 表现,直至发生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以结肠、直肠为主,缺少假膜性肠炎的致病原因,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粪便检查没有假膜和相关病原体,黏膜所见为多发性溃疡及息肉,X线检查和结肠镜检有助于作出诊断。

3. 克罗恩病 (克隆病) 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急性发病者有回肠 充血 水肿 、肠系膜增厚 淋巴结肿大 ,可出现发热、腹痛、肿块及穿孔。克罗恩病的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呈间歇样发作,腹泻不严重,大便常为不成形稀便无假膜形成,与使用抗生素药物无关。最后确诊需要钡餐和钡灌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4.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与肠黏膜缺血损伤、细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男性高于女性,病变以小肠为主,肠黏膜阶段性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可伴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炎症。可有急性腹绞痛、腹泻、 便血 和毒血症,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发病1~2天内出现 全身衰竭 、 寒战 、发热、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等毒血症表现。轻型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只出现腹泻和仅含有少量血性水样便时不易和假膜性肠炎鉴别。

温馨提示

[概述]

假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

[流行病学]

多发生在50~6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三级甲等
龚镭 编审专家

主任医师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 热门问答
  • 查疾病
  • 医疗美容
  • 医院大全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