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疾病百科 >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3-03-24 编辑:169健康百科 浏览量:4

(一)治疗

鉴于发病机制和生化研究,发现本病是由于先天性某种酶的缺乏,并发现这种酶是0KT、0AT,由于酶缺乏鸟氨酸不能转化为谷氨酸而存在于血液内,并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因此本病可试用几种治疗方法。

1.限制鸟氨酸转化主要限制精氨酸(arginine)饮食量,可降低血浆鸟氨酸水平。鸟氨酸不是一种氨基酸,但在体内可由精氨酸转化形成。因此可经精氨酸酶(arginase)排除精氨酸,从而清除鸟氨酸的来源,阻止鸟氨酸的产生。因为精氨酸来自蛋白质,是所有蛋白的正常成分,所以采取低蛋白饮食可以控制血液鸟氨酸浓度。低蛋白饮食每天0.8g/kg或少到每天10~20g蛋白能保持鸟氨酸低水平。临床报道有改善。但许多患者不能坚持。长期低鸟氨酸对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进程的作用尚不清楚,Kaiser-Kpfer曾观察2名成年患者血浆鸟氨酸水平10年,稳定维持在200μmol/L,此期间内视功能正常,故认为低鸟氨酸可以减缓和停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相反,Vannas-Slonen观察3个儿童,在7岁和9岁时开始控制饮食,进行良好的生化控制3~5年,发现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和ERG仍然进展。Betson等对接受合理鸟氨酸水平控制4个月~2年的5个年轻的成年人记录到相似的进展。

2.增加剩余酶的活力用辅助因子(co-factor)磷酸抗 皮炎 素(pyridoxinephosphate)作为OKT的辅酶,是食物维生素B6的活动型。因此应用VitB6治疗可以增加残余酶的活力,可以减少血内鸟氨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6300~700mg/d,口服1周,血浆鸟氨酸水平可下降45%~50%,3周内尿排出鸟氨酸正常。但多数病人视力、视野、暗适应、ERG无改变,少数有改变。Weleber等报道2例维生素B6治疗有效者,4个月后ERG有改善。

3.调整缺乏的物质血浆内鸟氨酸明显升高,血浆中赖氨酸(lysine)、谷氨酸盐(gltamate)和肌酸(creatine)减少。本病患者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从尿中排出增加,需要补充赖氨酸,因为赖氨酸与鸟氨酸拮抗,可以减少血鸟氨酸。有人建议补充肌酸、赖氨酸,因为高浓度鸟氨酸阻碍鸟氨酸-对羟苯甘氨酸转移酶活性,使肌酸合成减少,因此补充肌酸。给予肌酸可对视功能无影响。本病还应补充脯氨酸(proline),由于视网膜脉络膜内脯氨酸缺乏,造成OKT活性低下。本病组织内脯氨酸值低,试给脯氨酸后,可使萎缩灶变小,病变停止进行。

(二)预后

有些疗法可以延续病情的进展,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温馨提示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

眼科

  • 热门问答
  • 查疾病
  • 医疗美容
  • 医院大全

声明: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Copyright © 2016 169健康网 粤ICP备160563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17-0246

用微信扫一扫

微信关注169健康网